紅薯成了寶貝疙瘩
11月5日,在沙河市紅薯收購現場,村民劉建旗舉著一個重達4公斤的“紅薯王”樂呵呵地說: “想不到咱這貧瘠沙土里的紅薯疙瘩,竟成了老板們搶手的寶貝疙瘩!兩塊錢一公斤,價格不錯,今年這些紅薯至少能賣幾千元,種紅薯賽過出門打工!”
“紅薯湯,紅薯饃,離開紅薯不能活”,是貧困時期農民生活的寫照。如今在沙河金農農業專業合作社,這 “小紅薯”為廣大農戶換來“大幸!。
2006年,金農農業專業合作社開始創建。該協會黨支部書記、會長趙立江說起成立的初衷,有些感慨:其實,當時就想將家鄉貧瘠的沙荒地利用起來,開拓出一條以農業科學技術普及和推廣,帶動農業產業化的路子,促使農民增產增收。
前幾年,合作社要擴大紅薯種植規模,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。雖說是傳統產業,可村民們都嫌利潤低,不愿意規模種植。面對這種狀況,合作社想到通過培植紅薯種植大戶來帶動周邊農戶的辦法。劉存社是周莊辦事處高廟村的村民,幾年前,他在合作社的幫助下帶頭種了10畝“紅香蕉、徐薯22”脫毒紅薯,當年畝產達3000公斤,賣了5萬多元。老劉種紅薯發財的事實讓村民們羨慕不已。幾年來,在他的帶動下,周邊村的農戶們掀起了種紅薯的高潮。
看著農戶種紅薯的熱情高漲,合作社又趁熱打鐵,拿出專項資金,從省農科院引進優良新品種,并開始育種育秧。目前,該合作社紅薯總種植面積達到了上萬畝,總產量3000萬公斤。
引導、扶持、服務“三駕馬車”并駕齊驅,帶來了金農合作社紅薯發展的“春天”。在短短幾年時間里,紅薯加工業突飛猛進,其中注冊商標為“土行孫”和“嬋玉”的黑紅薯、黑粉條已打入上海、北京、石家莊的大超市。特色種植已發展到周邊南和、永年、任縣等周邊縣市,每年為農戶提供上千萬株各種脫毒紅薯苗。
趙立江告訴記者,現在紅薯產業每年可為周邊農民增加收入3000多萬元。
冀公網安備 13058202000139號
技術支持:邢臺市網商軟件開發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