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民居里轉一轉、農業合作社里面去看看、紅薯地里撒...
新民居里轉一轉、農業合作社里面去看看、紅薯地里撒歡干活……10月19日,正是秋高氣爽出游的好時節,參加本報“上山下鄉秋收體驗”的20多名市民,乘坐公交公司特別調度的公交汽車,駛入系列活動第三站——沙河市劉石崗鄉。
一路歡笑一路歌。正值初秋,樹葉處于半綠半黃更迭時期,道路兩側的秀麗美景讓市民看不夠、拍不完。當進入村莊,看著整齊劃一的一幢幢連排別墅時,市民更驚喜于農村的巨大變化,紛紛感慨“這里生活更宜居”。
鄉村見聞>>>
“ 別墅村 ” 里來了參觀團
“呀,這是農村嗎?”下了公交車,走在李石崗村大街上,市民很新奇:一條條水泥街道縱橫交錯,規劃整齊;一幢幢連排別墅紅瓦白墻,看上去洋氣、漂亮。
“文化廣場正在建設施工,考慮村民腰包越來越鼓,村子還規劃了停車場,村民的車輛不會無處停放。另外,超市、衛生院、學校、幼兒園等配套設施也已經規劃完畢,甚至老年人也有特別住所!庇印扒锸阵w驗”隊伍的村支書李瑞平滿臉自豪。順著他的手望去,映入市民眼簾的是一排老年公寓。
“住別墅多舒服呀?為什么還去住老年公寓?”一位小朋友稚嫩的聲音提問。李瑞平呵呵一笑,該村為搬遷村,搬遷后原有的破舊平房小院被舍棄,全部規劃成了二層帶院小別墅。目前全村的400多戶居民,都住上了新居。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腿腳不利索,為了方便他們居住,村內同時建設了老年公寓。
“哎呀,農村空氣清新,周圍樹木蒼翠,又有別墅相伴,簡直是神仙寓所呀!甭牭接腥税l出如此感慨,人群里頓時大笑起來。
田間地頭>>>
紅薯地里歡笑多
參觀完“別墅村”,汽車又顛簸了幾分鐘,人們終于看到了高低起伏的丘陵地,紅薯就種在這片區域里。
在地頭的小路上,后石崗村的老鄉劉建旗已經準備好多把鐵鎬,等待大家的到來。進入到紅薯地內,看著綠油油的紅薯蔓子,大家伙情緒高漲起來,捋胳膊挽袖子躍躍欲試地準備大干一場。
“先別急,給大伙示范怎么才能挖出紅薯,并且不挖壞它!眲⒔ㄆ焐焓謱⒁恍衅枭厦娴募t薯蔓子扒掉,然后才揮起一把鐵鎬從畦的左右分別下鎬,三下兩下,幾塊發著新鮮光澤的紅薯露出頭來。
看著一塊塊紅薯被拎了出來,大伙四散開來,三個一群,兩個一伙,埋頭苦挖起來。幾名有備而來的市民帶來了箱子、書包,將挖出來的紅薯立即裝上。
“呀,這是不是紅薯王呢?”很快,9歲的黃立熙和程恩博小哥倆發出連連驚叫,他們吃力地舉起自己的勞動成果——一塊皮球大小的紅薯,驕傲地向大家展示起來。
紅薯挖夠了,準備去挖白薯。據了解,相對于甜脆的紅薯,白薯更適合于加工淀粉。劉建旗說,村內不少人都加工手工淀粉,盡管價格高于市價,但由于能夠保證質量,產品供不應求。
聽完介紹,大家對白薯也垂涎欲滴,又轉戰白薯地里“奮戰”起來。不到半個小時,裝白薯的袋子也鼓了起來。盤點收獲,*少的挖了二三十斤,有一家竟然挖了八十多斤,至此,大家才心滿意足地離開地里。
未來展望>>>
紅薯讓農民走上致富路
“每畝紅薯純利潤在三四千元,經濟效益明顯高于普通莊稼作物,所以種植范圍每年增長!甭牭缴澈邮修r業技術推廣協會秘書長趙立江這樣介紹,大家又提出疑問:紅薯越種越多,銷路會不會發愁?
“除了直接銷售外,紅薯還可以做成多種深加工,如淀粉、粉條等!弊鳛樯澈邮薪疝r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,趙立江盡管已經跳出了農門,但從2006年開始,他又開始和莊稼地打起交道,由他創立的金農合作社主要培育脫毒薯苗。
經過多年實踐,他從50多個紅薯品種中,優中選優地選出紅香蕉、龍薯、紫薯王等優良品種,這些優良薯苗除供應周邊村莊外,還遠銷東北地區,帶動不少農民走上致富路。目前,合作社輻射的紅薯地已經高達五六千畝,同時注冊的“土行孫”牌紅薯、“禪玉”牌粉條也供不應求。
冀公網安備 13058202000139號
技術支持:邢臺市網商軟件開發有限公司